【108課綱:該如何培養孩子自己解決問題】(上)
#線上直播講座報名連結 https://parenting.cwgv.com.tw/event/2020/onlineedu/
明天中午,我在天下文化(遠見雜誌)有一場線上講座,淺談在108課綱下,父母該做什麼?
不管未來怎麼變,不管體制怎麼變,不管課綱怎麼變,有一件事不會變,我們教育孩子的大方向肯定不會變,那就是「培養孩子成為獨立自主的全人」,在這個前提下的教育教養,不管未來的教育如何變,這個方向走對了,它能符合所有的未來一切所需。
而課綱的改變,也是為了培養孩子成為獨立自主,發揮自己所長的能力。
許多父母焦慮,課綱改變後,要求孩子要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,但是這個改變讓孩子無所適從,因為孩子不知道該怎麼準備功課,而且孩子讀書夠累了,還要應付許多報告,哪有時間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,應該是散落於日常生活零碎時間的,那應該成為孩子的慣性習慣,隨時隨地,父母都能給予培養。
我想起我小學時期,班上有個文靜斯文的男孩,笑起來如清風一樣可愛,他無論考試、美勞、音樂,都是第一名,我對他印象深刻的是,有一次勞作,需要製作一只以輪胎內層的胎皮為膜的玩具鼓,當時全班做的亂七八糟,鼓膜全部鬆散紮不緊,唯獨斯文男孩,他做出繃緊的皮膜的鼓,我當時好羨慕他,不只羨慕他能做出一只漂亮的鼓,還羨慕他有個全心全意幫助他做作業的母親。
當時我的母親早已離家,我的勞作作業別說鼓了,連鼓膜都沒人幫我去要,一切得靠自己想辦法,所以我交出的作業,是一個奶粉罐紮上一張廣告紙,一打就破洞,醜的要命,但總之是交上了。
後來,這個斯文男孩和我進了同一所國中,而且還在同一班。當時因為父親在學校教書,所以提拉我進的是學校資優班,我一路以吊車尾的方式存活在資優班裡,而斯文男孩呢?他國中的樣子,臉上始終慘白,功課比我沒好到哪兒去。我後來才知道,小學時期的他,功課有母親的陪伴與教育,所以處處能拿第一,但進了中學,功課繁多,學業難度加乘,他的母親再也跟不上學校的教學,於是他的斯文兒子也就此落下風了。
父母的陪伴,如果只是在課業的預習複習,並且幫忙孩子規劃讀書計畫,安排家教或補習補強孩子弱化的科目,那麼,孩子在這樣的陪伴下,學會的是什麼?他發展出來的能力又會是什麼?值得我們思量。
明天中午12點,和大家談談108課綱下,父母該如何陪伴孩子學習,直播講座的報名連結如下:https://parenting.cwgv.com.tw/event/2020/onlineedu/
#明天中午十二點線上直播教育講座歡迎準時入席
#邀請大家提問你們的困境與問題
#高雄工作坊還有四個名額歡迎詢問小編資訊